历史类
书名:文明的力量 一月人气:42
作者:武斌 一周人气:8
定价:58 元 总数人气:2135
ISBN号:978-7-218-13747-6 阅读点数:
出版日期:2019.9  
开本:16  
页数:295  
装帧:精装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下载

添加收藏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道统不绝,历几千年而不衰,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凭借的是何种力量? 《文明的力量》是在全球视野下看待中华文明发展的梳理和思考之作。其从“物种与物产”“技术发明”“典籍与教育”“思想与艺术”...

作者简介

武斌,系沈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哲学等。曾出版《中国文化史概说》《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丝绸之路全史》等著作,其中《丝绸之路全史》入...

作品目录

第一章章 粟与稻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 / 00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004
黄河流域是最早栽培粟的地方 / 004
史前时期粟已传入东南亚和欧洲 / 005
稻花香里说丰年 / 007
湖南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稻谷 / 007
稻作文化与“箕子走之朝鲜”说 / 009
稻作文化与“徐福东渡日本”说 / 010
随东亚大陆原始族群移民东南亚的稻作文化 / 014

第二章章 风靡世界的“三大物产” 
驼铃古道丝绸路 / 020
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 / 020
功满王将蚕种带到日本 / 022
“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 026
中国丝绸深得欧洲贵妇们的欢心 / 031
“东国公主传入蚕种”的故事   / 033
波斯5、6世纪即以产绫锦闻名   / 035
东罗马“丝绸皇帝”引入养蚕制丝说 / 036
且将新火试新茶 / 039
《茶经》: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 / 039
一枝庵:朝鲜近代茶礼发祥地 / 042
“日本陆羽”荣西 / 043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 048
茶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 / 050
英国人将中国茶树移植印度 / 053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 055
瓷器的诞生 / 055
走向世界的外销瓷   / 057
从磁州窑到绘高丽   / 060
日本六大古窑与各种“烧” / 062
东南亚土著居民视瓷器为财富象征   / 066
伊朗人至今仍把瓷器称为“秦尼”   / 068
欧洲人眼中的时髦:中国风瓷器 / 071

第三章章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世界文明视角下的四大发明 / 082
“书写革命”造纸术 / 083
从蔡伦献纸说起 / 083
高丽纸与和纸 / 085
怛逻斯战役的意外后果:造纸术西传 / 088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 094
“文明之母”印刷术 / 096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 096
八万《大藏经》如出一人之手   / 099
“五山版”汉籍与日本刻书业   / 103
纸币与纸牌: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的载体 / 105
欧洲活字印刷技术与中国的渊源 / 109
印刷术点亮了欧洲启蒙之光 / 113
献给世界的古代“文化工业”系列 / 116
“历史推手”火药 / 119
火药最初是用于医学的   / 119
神奇的火器家族成长史   / 122
蒙古军队与朝鲜的火药交锋 / 127
种子岛“铁炮传来” / 130
阿拉伯兵书中的契丹火箭 / 131
欧洲人在与阿拉伯人的交战中学到火药知识 / 134
火药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 137
“领航世界”指南针 / 140
磁石的发现与罗盘在中国航海的应用 / 140
随中国商船驶向阿拉伯的罗盘 / 144
罗盘领航的大航海时代 / 145

第四章章 普济世人的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中国人的生命科学 / 150
中医药风靡亚洲 / 152
中医药学的传播与东医集成而自立 / 152
《医心方》:唐代医学与日本经验综成之作 / 158
阿拉伯《医典》收录中医脉诊 / 164
传教士与中医药学西传 / 165
卜弥格:中医西传的开拓者 / 165
脉诊、针灸的西传 / 168
“最早的天花克星”人痘术的西传 / 171

第五章章 独具东方风韵的艺术 
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 174
独具风韵的乐舞艺术 / 174
朝鲜乡乐、唐乐、雅乐的融合发展 / 178
唐乐在日本受到崇奉 / 181
传教士带回欧洲的中国音乐 / 184
妙笔丹青,写意传情 / 187
魅力无限的绘画艺术   / 187
南北宗画与朝鲜画风   / 194
中国绘画之东渡与日本画家之西来 / 197
风靡欧洲的“外销画” / 203
欧洲绘画艺术的中国趣味 / 207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 211
缤纷多彩的文学艺术 / 211
从《十抄诗》至《小说语录》 / 215
从唐诗到《万叶集》 / 219
《赵氏孤儿》《好逑传》的西译与流传 / 225

精彩章节

 


书摘:
对于中华文化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来自能被感知的世界,它所强调的完全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处世的关系。而当中华文化传人以基督教神学为统治意识形态的、神本主义的欧洲时,欧洲人在宗教神学的权威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权威的存在,即伦理道德的权威。他们发现,中华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权威,不是来自“上帝”的启示,而是来自一个人自身的“良知”与“良能”的启示。正是这样的发现,使启蒙思想家们从传入欧洲的中国文化中,似乎看到了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理性之光,找到了摧毁基督教神学权威的思想武器。
启蒙思想家们把目光从基督教神学的天国转向人间,转向现实的社会生活领域,努力建立一个新的“理性”的世界,打开大门迎接“理性”的世界秩序。因而,道德问题成为他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德国学者利奇温(Adolf Reichwein)在分析中国儒家思想在启蒙运动中的影响时指出:启蒙思想家们“这种文化的理想,只以‘品德’为伦理的基础,几乎完全抛弃宗教的仪式。这时初次传来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人们很诧异地发现,名字已经传诵于当时贾人海客之口的两千年前的孔子,具有同样方式的同样思想,进行同样的奋斗。……因此,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他们只知孔子教化的中国。……
18世纪的整个前半叶,孔子又成为欧洲的兴趣中心”。一位美国学者也曾指出:对启蒙思想家而言,“孔夫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他的教导是整个启蒙运动朴实无华的福音,把东方时尚带到西方”。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启蒙时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历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使中华文化走进西方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从而为启蒙思想家们的理智活动,为西方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功能作用。由于启蒙运动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也通过启蒙运动而在这一时刻间接地参与了世界文化历史的进程。

 

天花是一种古老而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据说,17世纪仅仅在欧洲, 就有4000万人被天花病毒夺去了生命。仅在1719年的一次流行中,巴黎就死亡14000人。此病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因在战争中由俘虏带来的,故名“虏疮”。15世纪以后,由于中西之间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在中国广泛流行。
明清之际,中国发明了人痘接种术,开创了人类预防天花的新纪元。这种种痘法很快远传海外,1700年英国的医学家就对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有所了解。当时英国驻土耳其的大使夫人蒙塔古(M. W. Montague)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痘以预防天花,效果很好,颇为感动。由于她的兄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决定给她的儿子接种人痘。1717年在大使馆外科医生的照顾下,她的儿子接种了人痘。1718年6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后,又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术在英国流传起来。随后,欧洲各国也试行接种人痘。
1726年5月,殷弘绪从北京给杜赫德神父写了一封长信,此时正是种痘法刚刚传入欧洲不久。他在信中注意到欧洲流行的种痘法与中国的联系,他说,从君士坦丁堡传到英国的种痘法在中国已经流行一个世纪了。他在信中详细地介绍了种痘法的3种处方,以及每种处方的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除了殷弘绪之外,钱德明、韩国英(Pierre-Martial Cibot,1727—1780)、巴多明等人都涉及过中国的天花人痘接种技术。
殷弘绪等人对中国种痘术的介绍,在欧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天花的流行曾夺取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防治天花是当时医学上的一大难题。而种痘术在欧洲的传播,是18世纪欧洲人的一个热点话题。伏尔泰(Francois-Marie de Voltaire,1694—1778)就曾对中国的种痘法倍加赞扬。他在《哲学通信》中专门有一封《谈种痘》的信,他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个习惯,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中国人种痘的方法的确是大不相同的;他们并不割破皮肤;他们从鼻孔把痘苗吸进去,就好像闻鼻烟一样;这种方式比较好受,但是结果一样。这一点也可以证实:倘若我们在法国曾经实行种痘,或许会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在现代学者中,李约瑟首先查证清楚中国人发明人痘方法及外传的历史。李约瑟在1979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发明人痘及外传的历史和减毒原理,他说:“……在这段时间里,如我们所知的情况那样,人痘接种刚好传给了土耳其人,又经他们之手传给了欧洲人。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可以设想的向西方传播的必经之路。”

我来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购买链接

     

    相关图书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