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
书名:醉眼看丹青 一月人气:7
作者:江宏 著 一周人气:0
定价:69 元 总数人气:638
ISBN号:978-7-218-13408-6 阅读点数:
出版日期:2019-6  
开本:32  
页数:230  
装帧:精装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下载

添加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是“艺术经典”中的一种。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作者评说历代画家、画派画论,概括了其艺术风格,简要梳理了源流,通俗易懂;第二辑是主要是对古代画评的评介和鉴赏,从艺术的高度展示了个人见解;第三辑为个人...

作者简介

江宏,号恢翁,1949年生于上海书香世家,著名中国美术史学者、美术理论家、山水画家,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江宏长年博研画论,创作出独具时代气息和个性的文人画。闲暇...

评论选读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画的文艺评论集,或读史、或言趣、或论法、或说论,杂中有序,条块分明。

作品目录

一  名家流派评说 001
苏轼的诗书画 002
画格高 书风健 诗律细——沈周的画、书、诗 008
“浙派”略说 017
晚明的文人画 020
笔墨写山川  丘壑寄深情——龚贤及“金陵八家”的绘画艺术 024
苍秀雄拔写黄山——梅清的“黄山画派” 028
王时敏、王原祁的绘画艺术 031
王鉴、王翚的山水画艺术 034
说说“京江画派” 038
“扬州八怪”及“扬州画派” 042
金农的画 051
“海上画派”浅析 058
关于虚谷 068
新风依山起.老药济丹青 081
江兆申的画     090
模糊了的传统中看到一个现代的刘旦宅 097
二  画史典籍品读 115
引 言 116
《古画品录》 118
《续画品》 121
《历代名画记》 124
《唐朝名画录》 127
《笔法记》 130
《益州名画录》 133
《图画见闻志》 136
《五代名画补遗》 138
《圣朝名画评》 141
《画继》 144
《画继补遗》 147
《图绘宝鉴》 149
《明画录》 152
《国朝画征录》 155
三  访谈录 159
兴高采烈 160
双松平远 199
林泉高致 219

精彩章节

自 序

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二十年中,我为《书与画》杂志先后开了五个专栏,再加上插进其他栏目的文章,《书与画》二十周年的目录里,竟然有我一百零一篇文章。真是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地蔚为大观了。
这些文章,都是有关中国画的,或读史、或言趣、或论法、或说论,总之很杂,但杂中有序,虽然零零落落,倒也条块分明。
多年前写的,当时极不经意,有时往往编辑第二天要发稿的,当晚急就。这种写意式的写作,不免粗阔,然而它的好处是神采饱满,有一气呵成的流畅和快感。和我作画的风格相似,个性所致的东西,应是最真实、最朴素、最不可取代的。
现在拿出来看看,依然有其鲜活性和可读性,其中的观点,因为是我的体会,所以不人云亦云,因为不人云亦云,所以独特,因为独特,所以处处可见闪光点。
此书由陈麦青先生,从我历年的文章中辑录。第一部分是中国画家及流派,选择的依据是文章的品质,因此,没有体统,各自成篇,不必顾及史的连续性。论金农、虚谷、唐云、刘旦宅诸篇,则是专题论文,可闻到学术的气息。第二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典籍,说是介绍,实为评价,典籍的优劣短长都有论述,本打算写满百篇后,便可以构思《中国绘画史学史》了,不期此栏目被叫停,文只存十四篇,现在悉数奉上,中国绘画史籍的爱好者,应有感触。第三部分是我从2009年起穿插在三本山水画作品集的对话,说自己画画的过程以及体会,谈中国画的理论,谈中国画史的现象。对话的特点是坦诚,不矫揉造作,在问答之间,将许多复杂的东西,用简洁明了的口语,一言或数言概之。很希望读者能从我不烦之言和深入浅出的表述外,去寻找更宽广更深入的中国绘画的道理。

2018年5月于恢恢堂

金农的画

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号冬心、稽留山民、耻在亭翁、昔耶居士、曲江外史、荆蛮民等,浙江仁和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金农一生经历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是清代的鼎盛时期。如此盛世,却没有给他敞开一条顺畅的仕途。其实,他不曾参加科举,唯一的一次被荐博学鸿词科,也不了了之。年轻时投何焯门下,原想借何焯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因何焯的罢官而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五十岁前,他东奔西走,“渡扬子,过淮阴,历齐、鲁、燕、赵而观帝京,自帝京趋嵩洛,之晋,之秦,之粤,之闽,达彭蠡,遵鄂渚,泛湘衡、漓江间”(金农《冬心画竹题记》),到处结交,用非凡的才能作触角去试探社会,并期望着权贵中的“伯乐”赏识自己,然而结果他还是以布衣终生。

五十岁后,金农在扬州和杭州两地生活,他的绘画生涯也开始于此。对金农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人生的大转折。常年的奔波,使他对社会、人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理想破灭后,他一方面安于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采取超然出世的人生态度。他既以绘画作为谋生的手段,同时,又在绘画中澄其怀、畅其神,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晚年凄凉的心境得以排遣。
记载上都说金农五十岁后开始作画,张庚《国朝画征续录》卷下云: 金农“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桐阴论画》、《墨林今话》、《清史稿》等均从此说。看来,金农五十岁后“从事于画”,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金农对绘画的兴趣,却由来已久。少年时,每逢上元节,随父亲去长时寺,观贯休十六轴《菩萨真形图》,这对他以后的佛像创作不无影响;二十岁那年,丁敬过其舍,金农以王翚《秋山行旅图》出示共赏;四十岁左右,他偶尔也舞弄画笔,曾作《兰竹图》,有诗曰:
    写竹兼写兰,欹疏墨痕吐。一花与一枝,无媚有清苦。掷纸自太息,不入画师谱。酬人分精粗,妙语吾所取。钤以小私印,署名隶书古。半幅悬空斋,色香满岩坞。隐坐整日看,冷吟独闭户。饮水张玉琴,斜阳忽飞雨。(金农《画兰竹自题纸尾寄程五江二》,《冬心先生集》卷一)
从诗中看,画是属于兰竹小品一类,他自感“不入画师谱”,或是与行家尚有一定的距离,或是与时风相异,然而,他对此图是极满意的。“无媚有清苦”,当是金农的成熟画格,可见,这种画格,是他一直在摸索、追求的,经长期酝酿、发展,至五十岁以后,真正“从事于画”时,才让世人大开眼界。“涉笔即古”,原是一条有迹可循的绘画审美轨迹。金农的同乡钱杜说金农年四十始以己意学宋元写生,但这段时间金农无画迹留传,也不见其他记载。他会画却不常画。再往前看,康熙五十七年(1718),金农同厉鹗游吴兴,厉鹗有一首名为《督牛犁我田,欧阳圭斋句也。寿门为图,因题其后》的诗云:
高人思食力,所寄在扶犁。自是一生事,何知四体疲。乌犍行水浅,白鹭下田迟。缓缓逢邻叟,香秔问可宜。(《樊榭山房集》卷一)
这应是一幅农村风情画,由水田、农人、耕牛、白鹭众多形象组成,并不如兰竹那样是三两笔、五六撇所能了事的,画得如何,不得而知,但选择这样的题材,大概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当时金农三十二岁。
依我们的推测,金农很早就开始作画了,而且绘画题材不限于文人经常玩弄的兰竹之类。由于他不想在画上出头露角,只是在兴到情来时一展身手,也由于他能画,而画却不能像其诗文、书法那样让人心悦诚服,更由于他还没有认识到画会给生活带来何等光辉的前景。金农五十岁后“从事于画”,与其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不如认为是他大彻大悟的开始,与其说是他晚年的消遣,不如说是他人生辉煌的起点。金农在功名无望,前途迷茫时,已步入晚年,心境十分悲凉,他发现一片供自己尽情宣泄的土地,那就是绘画。他自跋《清风图》云:“老而无能,诗亦懒作,五七字句,谀人而已,可勿录也。然平生高岸之气尚在,尝于画竹满幅时,一寓己意。林下清风,惠贶不浅,观之者不从尘坌中求我,则得之矣。”(《画竹题记》)众所周知,金农最得意、最看重的是他的诗,诗也给他赢得了莫大的声誉。当年毛奇龄、朱彝尊、何焯、赵执信等诗坛学界的名流对他的诗推崇备至,他初到扬州时,就是以诗让时彦震惊,大名鼎鼎的陈壮履说他的诗:“如玉潭,如灵湫,汲绠之施,不息不穷。君非吾友,实吾师也,从此将执业称弟子云。”(《冬心续集》)而当金农在画中大大抒发自己平生的高岸之气时,他才找到了人的尊严,开通了通往人生至乐境界的路,以前引为荣耀的诗,竟成谀人之物。他不是在贬低自己的诗价,而是在反省。
应当看到,金农的诗,在诗家如林的清代也属佼佼者,他的画能够“涉笔即古”,和诗的渗透、书法的契入密切相关。可以说,金农的画,是诗意的笔墨化、书法的形象化。作为一个大诗人,他对事物的感觉是极其敏锐的。用诗的眼光、诗意的标准去衡量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和他在佛、道哲学上的深厚功底以及书法的独创性等等,构成了他对美的悟性。如果说金农五十岁以前不常作画,那么,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备齐了不是所有画家都具有的画外功夫;如果说金农五十岁开始作画时在造型上尚欠火候,那么,他用素养构成的超一流的绘画感觉足以弥补此缺憾。而且,正是他在造型上的无法周全,才使丰富厚实的画外功夫水银泻地般毫无阻挡地进入属于绘画的领地,顺理成章地引发、开掘、拓展他独特的绘画语言。

我来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购买链接
    相关图书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