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
书名:西洋镜:中国早期艺术史 一月人气:24
作者:(瑞典)喜仁龙 著 赵省伟主编 陆香 郭雯熙 张同译 一周人气:6
定价:228 元 总数人气:660
ISBN号:978-7-218-13575-5 阅读点数: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开本:16  
页数:784  
装帧:锁线胶订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下载

添加收藏

内容简介

全书由《中国早期艺术史》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中国早期艺术史》初版于1929年,是西方汉学界系统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发轫之作。全书分四卷:汉朝之前、汉朝、雕塑、建筑,共收录海内外博物馆、私人藏家珍藏的文物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20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曾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瑞典国家博物馆绘画与雕塑部主任馆员等职。1916年...

评论选读

喜仁龙中国艺术史研究代表作国内首次出版 深受鲁迅推崇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开山之作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叶公平撰序推荐

作品目录

目录
喜龙仁与中国艺术
前言
第一卷 汉朝之前
1 史前时期
2 殷商
3 周朝
3.1 史料记载——陵墓
3.2 陶器和青铜器
3.3 周朝青铜装饰
3.4 周朝青铜器的制造和材质补记
3.5 玉器
4 楚秦时期
图片索引
第二卷 汉朝
1 汉朝
1.1 史料记载——陵墓
1.2 青铜器、漆器和丝织品
1.3 陶器
1.4 玉器
2 两晋和六朝时期
图片索引
第三卷 雕塑
1 秦汉时期的雕塑
2 六朝时期的陵墓雕塑和陶塑
3 北魏时期的佛教雕塑
4 北齐和隋朝时期的佛教雕塑
5 唐朝时期的佛教雕塑
6 隋唐时期的动物雕塑和陶塑
7 唐朝之后的雕塑
图片索引
第四卷 建筑
1 引言
2 城墙
3 祭台、平台和台阶
4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木质建筑
4.1 屋顶
4.2 重檐殿、塔
4.3 牌楼、勾栏和门廊
5 泥、砖、石结构建筑
5.1 砖塔
5.2 石塔和其他石建筑
5.3 石桥
6 关于建筑的历史演变

精彩章节

书摘
青铜器、漆器和丝织品
中国早期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哪些因素对汉朝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最大?这是专家们仍在讨论的问题。汉朝时,中国与西亚建立了新的密切联系,极大地促成了艺术表现的重塑。与此同时,新的艺术思潮摆脱了古老的形式主义,追求抽象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和成果向着更为自由、更有创造力的方向发展。比如,道家思想中的洞天福地及居住于其中的仙人等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器物、镜子和饰物上有大量的相关图案。但有的图案非常写实,以至于人们怀疑,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到底是其象征意义还是其实际表现。汉朝艺术家们采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品,仅从有限的几个视角来考察全部艺术品是不全面的。尽管出土的文物日益增多,但有可靠出土地点信息的却很少,因此,目前我们还不可能根据地域对它们进行分类。而对汉朝艺术品进行分类又是进行细致研究的最为必要的前提之一。汉朝传统文化在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发展得最为充分,因而我们只讨论这些地方一些典型的艺术品,它们可以展现出汉朝艺术品的主要艺术造型和风格发展趋势。
前文提到的朝鲜平壤附近的9号墓中发掘出的剑柄(图6A),其制造年代大致可以看作汉朝艺术的起点。同一座墓中还有一件漆碗,碗上铭文显示时间为公元8年。这件剑柄原本可能固定在剑鞘上,两个龙形装饰的尾部与两个饕餮纹相连。龙身弯曲,龙口大张,似要争斗一番,却被剑分开了。尽管它们只是装饰,但其灵活的躯体和紧绷的爪子充满力量,表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图6A. 兽形青铜剑柄(参见图5),收藏于韩国汉城朝鲜总督府博物馆。

罗浮宫中也有一件类似的藏品(图6B),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条龙换成了虎。一龙一虎与饕餮纹相连,身体相向弯曲,对抗显得更为激烈。这是最适合装饰剑等兵器的造型。

图6B. 兽形青铜剑柄,收藏于罗浮宫。

类似的动物造型也经常出现在青铜带钩上,因此,我们可以对这种特殊的个人饰物进行深入研究。带钩的造型和图案多种多样,可以反映出汉朝饰物的整体演变情况。一些直接延续汉朝风格思想的年代较晚的带钩,对我们的研究也有帮助。对带钩进行完整介绍足以独立成卷,但这就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所以我们在这里只介绍几组典型的带钩,迄今已知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归入这些类别当中。
第一组钩身为一条或几条盘龙,造型镂空,呈斜角。图7A弗利尔美术馆中的这件保存完好的早期带钩就属于这一类。钩身为S形的衔背盘龙,前后爪都抓着龙身中部。虽然这条龙只有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但并不影响整体形象。斜角不仅使轮廓更为复杂,还通过光的反射加深了轮廓。
 
       图7A        图7B
图7A. 带钩,盘龙形,收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收藏。
图7B. 带钩,传统盘龙形,尤摩弗帕勒斯收藏。

一些小带钩的造型更为传统、复杂(图7B),如两条盘龙共同构成S形。而较大的带钩上,往往双龙前后相叠,形成连续的环形(图7D、F)。前者的两条龙各自咬着自己的翼,前后爪都紧抓身体。后者至少有三条龙,龙身细长如藤蔓,蜷曲的尾和爪间的圆圈中还点缀着彩色的圆石,装饰性更强。

图7D   图7F
图7D. 带钩,双盘龙形,收藏于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
图7F. 带钩,卷龙形,镶嵌宝石,奥斯卡·拉斐尔收藏于伦敦。

北齐和隋朝时期的佛教雕塑
河北定州是这一时期佛教雕塑的中心区域之一。在河北和陕西体积更大的雕塑中,有一些表现出基本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从本书的配图中可以看出各地雕塑艺术风格之间的显著差异。陕西的(灰色石灰石)佛像更宽、更重,衣袍上有较深的褶皱,在一定程度上呈下切趋势,并向两边延伸出尖形装饰,使人想起北魏时期类似双翼的造型。河北的大理石雕像更加修长,衣饰贴身,没有深衣褶雕刻装饰,身体从头至脚由宽到窄。温索浦(Grenville L.Winthrop)收藏在纽约的一尊立佛(图64B)充分体现出这种特征,它造型丰满,袈裟轻薄贴身,使人想起早期的木雕,其造型很可能源自印度传入的雕塑模型。
        
图64A                        图64B
图64A. 青铜镀金立佛像,位于四脚底座上,公元537年,收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图64B. 释迦牟尼大理石像,北齐,温索浦收藏于纽约。

如果将它与同样主题(北魏时期佛教雕塑)的早期雕像放在一起比较,两者风格之间的反差令人非常震惊(图64A)。早期雕像的衣袍线条在边缘处拉长,呈尖形,轮廓用内凹的曲线表现,肩窄头小,脚踝处的衣摆很宽,整体线条呈向上的走势,从宽大的基线向上勾勒出人形轮廓线条,最终停在头部的蕾形突出处。而时代较晚的雕像中,整体线条的走势向下,节奏缓慢,传递出某种厚重感,雕刻没有加强轮廓,反而表现出五官的柔和,衣袍披在身上,线条在脚踝处变窄,节奏才加快。总之,早期雕像向上的线条走势好像让人觉得雕像马上就要跃起,但较晚的雕像却是双脚稳稳地立在底座上。
这一时期还有很多佛教单身造像,一般在私人龛室内。这些石像大多为精心制作,有很多独立的细节表现,与青铜雕像类似。单身造像一般有背光,上方雕刻着缠绕的枝叶,有时作为遮挡枝叶会从造像上方伸出。枝叶上还盘旋着饰有长串珍珠、如意宝珠或小佛塔的飞天伎乐(图65B)。背光可能是透雕,光从枝叶中穿过,凸显出中心造像。从一些雕塑中(图65A)可以看出,河北的工匠追求立体效果,如枝叶从背景中伸出,飞天伎乐悬挂在上面,像是圣诞树上的天使挂饰。毋庸置疑,这体现了他们超群的技艺。

我来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购买链接
    相关图书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