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
书名:农民就业创业百问百答 一月人气:1
作者:胡延华 李世超 一周人气:3
定价:25 元 总数人气:544
ISBN号:978-7-218-13692-9 阅读点数:
出版日期:2019-9  
开本:32  
页数:166  
装帧:平装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下载

添加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乡村的角度详细论述进城务工准备、就业培训、社会保险、就业权益维护、城市生活、职业发展、创业政策、创业资源、创业选择与决策(现代农业产业)、市场与管理、新经济...

作者简介

胡延华,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广东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广东省十佳企业培训师。主持、参与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多篇。2014年指导带领企业团队参加广东省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冠军。20...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1. 为什么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2. 如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3. 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4. 如何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5. 为什么说“一人创业、带动致富”? 
6. 如何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制约? 
7. 为什么说农村劳动力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8.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9. 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二章 就业,您准备好了吗?
10. 求职前您做好准备了吗? 
11. 有哪些就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2. 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哪些诈骗行为? 
13. 遭遇敲诈欺骗时怎么办? 
14. 您认识这些安全生产标志吗? 
第三章 社会保险知多少?
15. 什么是社会保险? 
16. 城镇个体户能办理社会保障卡吗?怎么办理?如何
使用? 
17. 您有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吗? 
18. 您有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吗? 
19. 您有权参加失业保险吗? 
20. 您有权参加工伤保险吗?
21. 用人单位应该为试用期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吗?有
的单位自行规定工作满一定时间(如一年)才给职工
缴纳社会保险,这合理吗? 
22. 如果达到退休年龄,养老保险还没缴够15 年怎么办?
23. 跨省就业后,如何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如何计算缴费年限? 
24. 能否同时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并享受双份养老保险待遇? 
25. 已在工作单位参加了职工医保,还可以在户口所在地
参加居民医保吗? 
26. 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如何申请和结算? 
27. 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在原籍买过居民医保,到大学后
还要购买学校的医保吗?如果不购买学校医保,在
学校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28. 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是什么?待遇有哪些? 
29. 如何申领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 
30. 参保职工在什么情形下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
津贴? 
31. 参保女职工异地生育能否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32. 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工伤? 
33. 发生工伤事故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如何申请工伤
认定? 
34. 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和护理费可以发放多久? 
35.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热线电话是多少? 
36. 职业年金的缴费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第四章 农民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37. 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哪些事项? 
38. 被无故克扣或者拖欠工资怎么办?
39.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要给劳动者补偿金吗? 
40. 在务工过程中,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 
41. 如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42. 劳动合同形式上有哪些陷阱? 
43. 您依法享有哪些工作待遇? 
44. 什么是法律援助?如何申请? 

精彩章节

1. 为什么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全面振兴,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要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
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2. 如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主要抓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推进中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2)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
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3)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4)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中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5)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3. 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指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1)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 “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2)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 “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售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4)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 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5)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
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稳定农民工就业,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6)支持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困难。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发展小微企业。

我来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购买链接
    相关图书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