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
书名: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州实践 一月人气:25
作者:敖带芽 一周人气:7
定价:78 元 总数人气:724
ISBN号:9787218150017 阅读点数:
出版日期:2021.6  
开本:16  
页数:308  
装帧:平装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下载

添加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红棉论丛”的一种。书稿立足于广州市市情,着重反映十八大以来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轨迹,梳理城市基本生态理念、生态规划与空间布局、资源处理与节约使用、生态红线制度、城乡卫生整治、垃圾处理、水网...

作者简介

敖带芽,法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长期奋战在党史教学一线,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

评论选读

“红棉论丛”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州实践这一主线,围绕广州建设成为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这一主题,以广州这座城市丰富而又鲜活的创新实践为研究起点,深...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美好生活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 003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 012
第三节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 / 017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广州生态功能区规划与布局 / 025
第二节 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 / 036
第三节 推动广州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 046
第三章  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
第一节 促进土地综合高效利用 / 065
第二节 推行城市固体废弃物源头管理 / 073
第三节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 080
第四节 完善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 089
第四章  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第一节 严格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 099
第二节 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 108
第三节 深化河长制改革实践 / 120
第四节 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与管理 / 134
第五章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第一节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 145
第二节 大力实施河涌水网整治 / 160
第三节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 175
第六章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第一节 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 193
第二节 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 205
第三节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 218
第七章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开展环境总规编制试点 / 235
第二节 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 / 24
1第三节 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 250
第四节 治理“散乱污”场所,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 / 255
第八章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
第一节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 267

第二节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探索 / 281

精彩章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一章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美好生活
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行动纲领,既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后的一个新的建设领域,党的执政视野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彰显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形成不是一步到位的,它的酝酿过程也是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从保护环境到建设生态文明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注意到了要保护环境,注意维护生态平衡,虽然当时并没有把生态平衡这个观念放在很高的地位,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铺开之际就具备这样的意识,是很难得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行科学种田,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文献中对加强环境保护的最初表达,其着眼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工业化加速发展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保护环境的工作越来越重要。1992年,李鹏同志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形成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促进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中国政府做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庄严承诺。199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将其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党的十四大将“环境保护”明确为一项基本国策。“要增强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1994年中央首次提出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思想,指出“保护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的关系。我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基础薄弱,使得社会的生产活动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并趋于激化。我国的社会经济基本特征和资源环境约束状况表明,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之中统筹考虑,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也难以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1996年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把环境和生态保护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列入“社会事业发展”当中。2005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比发达国家紧张得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环境友好”是美好生活个人性化的措词,它拓展了政策想象的空间,超越了单纯保护环境的思想境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概念,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提出来,凸显了中央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报告的独立的部分,浓墨重彩论述生态文明,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并不是对立的,生态环境本身已经成为生产力的要素,只有保护好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必须清醒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攻坚克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改革从四个方面做出了规划,形成了三个制度和一个体制: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二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三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一个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现实想象力的概念,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2018年5月18号至19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生态产品的供给与人民的生态需求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生态环境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上升到更加突出位置,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发展战略,既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准确把握,也是对人民需要的有效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利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我来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购买链接
    相关图书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