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
书名: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研究 一月人气:53
作者:王可达 一周人气:11
定价:68 元 总数人气:921
ISBN号:978-7-218-15033-8 阅读点数:
出版日期:2021.6  
开本:16  
页数:244  
装帧:平装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下载

添加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红棉论丛”的一种。书稿首先阐述了国际大都市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大都市的评价体系和最新趋势。并借鉴国内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经验,总结出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相关启示。最后着眼...

作者简介

王可达 主编 王可达,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评论选读

“红棉论丛”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州实践这一主线,围绕广州建设成为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这一主题,以广州这座城市丰富而又鲜活的创新实践为研究起点,深...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国际大都市的内涵、特征和动力
第一节 国际大都市的内涵 / 003
第二节 国际大都市的外延 / 008
第三节 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特征 / 010
第四节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动力 / 016
第二章  国际大都市的最新趋势
第一节 国际大都市的评价体系 / 029
第二节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趋势 / 049
第三章  国际大都市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实践 / 069
第二节 国际大都市的国内实践 / 083
第三节 若干启示 / 098
第四章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千年商都是广州国际大都市的历史起点 / 125
第二节 广州国际大都市城市定位的提出与明确 / 134
第三节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 / 148
第五章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基础 / 167
第二节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面临的挑战 / 181
第六章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定位 / 193
第二节 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举措 / 201
参考文献 / 229

精彩章节

广州是全国物价改革、搞活流通最早的大城市。改革开放之初,广州市委、市政府选准了“农副产品市场物质贫乏、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个群众最迫切要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城市改革的突破口,从价格改革以理顺价格体系为目标,发展到放活价格体制、理顺价格体系的完整目标,经历了“调放结合、以调为主—放调结合、以放为主、双轨过渡—放、调、管结合”的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放调结合、双轨过渡、放中有管、分步推进”的价格改革路子,顶住压力,承受阵痛,遵循价值规律,敞开城门,首创并逐步放开物价,搞活流通,繁荣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迫在眉睫的消费需求。1978年底,广州在全省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并恢复成立第一间国营广州河鲜货栈,引鱼货进城,放开价格,自由购销,随行就市,议价成交,迈开了农副产品放开价格的第一步。1979年广州全部放开塘鱼价格,更是拉开了广东物价改革的序幕,使中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新阶段。1981年,广州市对郊县的鲜蛋大部分实行议购议销,接着取消肉鸡和鲜蛋的派购任务,放开价格;1983年,又取消了水果的派购任务,实行自由经营、议价成交。在1984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全面改革蔬菜产销体制,采取“三放”政策——放上市任务、放流通渠道、放购销价格。1985年1月,广州市又在全国率先放开了猪肉、水产品等8种主要副食品和缝纫机、自行车等商品的价格,取消指令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1988年调整并放开了粮油价格。广州市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改革均创全国先河,这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实践成效巨大,令全国瞩目。来穗参观人潮络绎不绝。物价改革使改革开放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进而加快广州这千年商埠流通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全市市场繁荣、百业发展,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引入承包经营责任制,推动外贸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在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工贸结合,建立出口货源基地。1988年3月,广州外贸体制实行“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十七字方针和“政企分开,权力下放;加强行业管理,联合对外”的原则,1988年到1990年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承包,其中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实行自负盈亏试点,实行“超额倒二八分成”的重大新政策,大大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宣告了经营者不负盈亏的吃国家大锅饭的外贸旧体制结束。1991年,全部取消外贸出口补贴。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府制订了扶持外贸发展的15条措施(包括对具备条件的企业给予外贸自主权、允许突破经营范围等),进一步推进外贸多元化发展战略。并通过加强定额管理、指标核算,降低了出口成本和经久亏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994年以后,根据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国内开始进行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盈亏、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主要内容有:改革外汇体制,实施人民币汇率并轨,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取消指令性计划,完善外贸宏观调控机制;进一步推行外贸放开经营,加快授予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和商业物资企业外贸经营权;加大外贸管理体制力度;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
    大胆使用外资、大力引进外资,努力改善城市建设面貌。改革开放以后,广州运用多种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行 “谁投资,谁收益;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城市建设。广州市毗邻港澳,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发展家乡城市建设十分关心。从1979年开始,广州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引入境外资金发展城市建设。一方面是引进外资举办合作企业,另一方面还创造条件,让国内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商品房直接向境外售房,以大量吸收境外资金。为了创造良好的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市政府还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将无偿划拨土地改为有期有偿出让,有计划地逐年拿出一批地块,以招标、投标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通过收取土地出让金,为地铁等大型城建项目筹集资金。同时,按“自愿,直接受益,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这些年来,广州市向社会集资的方式主要有:发行住宅建设有奖证券和有奖储蓄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成片大规模民宅的改造;受益单位集资建人行天桥、道路;集资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业、民用燃气业;以广告补偿形式集资购置公共交通车辆;在市政设施上由用户设立广告牌从中收取广告费;建立交通、公用、园林发展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等。由于改革了投融资体制,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广州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大量引用外资、侨资、港澳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大为改善。
率先创办开发区,为国家对外开放探路。1984年12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率先成立,并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立即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外资的投向有了一个更适宜创业的舞台。1993年又开办了南沙经济区。广州制定了全国最早的开发区条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被美国驻广州前任领事认为是中国沿海城市开发条例中内容最详尽、条款最具体、文字最规范、体例最严谨的一部“基本法”;广州最早向国家提出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要求,并于1988年建立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办法》,在全国出让了第一块工业用地。开发区采取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同步配套策略、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分工策略(小政府、大社会)、技术引进的多层次策略(新兴技术、适应技术、效益技术等)和以后的“大部制”机构设置在全国引起大的反响。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开始并连续多年保持经济总量、引资额、创汇、税收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在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广州开发区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不足广州1%的面积,产生了广州约1/7的国内生产总值、1/4的工业产值和1/3的工业利润,位居全国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前列,并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200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四区合一”,把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并,把开发区建成东部制造业基地,使之成为全市利用外资、出口创汇和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40年来,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承担起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广州特色的发展路径。

我来说说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购买链接
    相关图书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