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四马路10号

出版运营中心(编务/印务):020-85716809

购书热线(发行/订购):020-87716172

传真:020-83289585

邮编:510100

投稿邮箱:cbyyzx@163.com

微博:

微信:

    部门简介

历史文化分社部门简介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1-09-13  点击数:正在读取

历史文化分社

 

一、部门简介
      历史文化分社现有人员14人,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及客家文化类图书的出版。近年来出版了大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客家珍稀文书丛刊》《晋商珍稀文书丛刊整理与研究》《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以及地方历史文化丛书如《海上丝绸之路丛刊》《佛山历史文化丛书》《顺德历史文化丛书》等。自分社成立以来,已经出版图书上千种。其中,世界客家文库系列产品线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系统收集、整理和编纂出版客家传世文献、民间史料、客家文化研究成果,已出版发行《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100卷)、《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100卷)、《客家山歌大典》等几百种图书。此外,分社与港澳地区的出版合作,可追溯到20世纪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已累计出版了近百种港澳题材图书。近年来,分社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合作边界,成立了港澳暨海外文献出版传媒中心、推动设立汕尾联络点,为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分社重点项目介绍
1.“澳门学研究丛书”简介
      “澳门学研究丛书”通过“澳门学”学术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出版,搭建境内外澳门学研究学者联系交流的枢纽平台,为学界及社会提供深入了解澳门政制与发展、经济、法制、特色文化与社会生活、城市发展与区域合作等多角度的学术研究著作。丛书包括专著、译著,同时收录具重要价值的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由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港澳暨海外文献出版传媒中心及澳门文化公所共同策划主编。至今已出版的书籍有《澳门学:探赜与汇知》《澳门望厦村研究》《澳门学研究著作书目(1500—1999)》《澳门之魂: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等。

2.“海上丝绸之路丛刊”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丛刊”包含中外关系卷、洋商卷、华商卷、研究卷、译丛卷、港澳卷、字典卷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挖掘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推动粤港澳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合作与发展。至今已出版的书籍有《美国驻澳门领事馆领事报告(1849—1869)》《澳门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研究》《通商字汇》《澳门及大西洋岛屿画册(外三种)》《心桥永恒——中国港珠澳大桥启示录》《简明香港史》等。
3.“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简介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是市委、市政府启动的一项系统性大型文化出版工程,自2016年出版第一辑以来,已连续出版5辑50种,第六辑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出版。“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充分发挥文化的联合作用,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促进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协同的发展环境,推动大湾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今已出版的书籍有《佛山状元文化》《西樵山与岭南理学的传承》《詹天佑:从南海幼童到中国铁路之父》《南粤黎明——佛山一九四九年前后》《珠江三角洲农业志》等。

4. “顺德历史文化丛书”简介
      “顺德历史文化丛书”是顺德区政府启动的一项系统性文化出版工程,2019年已出版第一辑10种,第二辑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出版。 “顺德历史文化丛书”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顺德独特的精神风采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引导全社会认识和了解顺德历史文化,对进一步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弘扬顺德文化和顺德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至今已出版的书籍有《顺德经济史话》《甘竹滩水电站史话》《顺德古建筑研究》等。

5.“广东粤方言系列”图书简介
      “广东粤方言系列”图书,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精心打造的、致力于推动地方方言的学习与传播的精品项目。已出版的“粤语语言文化学习与传播丛书”,由全国唯一的方言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汉语方言中心的语言专家打造,具权威性、专业性、地方性、民俗性,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广东语言文化全媒体出版传播与教育工程”成果,包括《20天学会粤语》系列、《现代粤语(广州话)实用教程》、《地道粤语(广州话)入门与速成》《粤语(广州话)拼音3天通》等。现正推出《现代粤语词典》,为粤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权威、实用手册。

6.“世界客家文库系列”图书简介
       世界客家文库是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人民出版社重点立项,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核心,重点联合海内外几十所高校的专家和教授,集聚世界知名的客家文化专家学者,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系统收集、整理和编纂出版客家传世文献、民间史料、客家文化研究成果。计划在10年内(2016—2026)出版精品图书600种,同时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大数据库。至今已出版的图书有《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100卷)、《客家学术研究丛书》(第一辑)、《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100卷)、《全球客家通史》、《客家山歌大典》等。
(1)《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100卷)
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收录福建、江西、广东、台湾、四川、浙江等地区明清至民国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谱牒,涉及54个家族,36个姓氏,67种族谱。编纂时按百家姓顺序编排,每卷500页左右,共100卷。收录的族谱既注重地域与姓氏的代表性,也注重反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亲缘关系,不但勾勒出清代客家移民的大势,也反映出分布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客家人大部分源自赣闽粤,进一步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本项目文献资料均为首次出版,具有重大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是广东人民出版社为抢救濒危历史文献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出版工程。
(2)《客家学术研究丛书》
      《客家学术研究丛书》精选自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客家学研究的代表性论著。收录标准:一是在新研究领域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原创著作;二是未出版过的国家级或省级社科基金课题;三是已出版的被学界认可的代表性著作。至今已出版的书籍有《客家研究导论(外一种:客家源流考)》《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研究》《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走进客家历史田野》《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研究》《白堠乡的故事》《动荡的围龙屋》。
(3)《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100卷)
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首次系统收集、整理明清至民国广东梅州、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和三明地区客家珍稀契约文书,约计收入2.3万件契约和217册账簿,3万余页。文书类型主要包括田地、房屋、山林的买卖、典当、租赁等契约,以及各种存票、清单、税票、执照、官府布告、房屋产权、管业证书、银行及粮食局凭票、选民证、诰命文书、中考捷报、捐官文书、休书、遗嘱、过继书、分家书、改嫁书、推单、礼单、账簿等。编纂时以县、村及户为单位,按时间排列。本项目所收文书珍稀且均为首次公开,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曹树基教授团队将为学术界贡献最新的契约文书归户方法。
(4)《全球客家通史》(五卷本)
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
       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世界客家文库编辑部筹备两年后,由华东师范大学成功申报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书把全球客家人作为一个研究整体,立足历史学,旁及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总结反思百余年以来海内外客家研究优秀成果,整理挖掘近些年新出的海外旅行记录、契约文书等文献的价值,采用通行“通史”编纂体例,以“国家·社会·民族·市场·生态”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视野,考察海内外客家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构建具有系统性、实证性、突破性、时代性的客家研究体系内容。分《导论》《客家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客家向国内的播迁》《客家向海外的拓殖》《客家文化研究》五卷,约150万字。
(5)《客家山歌大典》(上下卷)
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创精品项目。
       本项目主要系统收集整理和出版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地区的客家山歌作品、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收集300首海内外经典山歌录音,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分概论、人物、故事、音乐、民国文献、民国文献之研究、研究文献索引七编,旨在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家山歌文化打造成为朴实、厚重、权威、经典的学术巨著,成为流传后世的精品工程。

三、分社重点图书介绍
1.《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
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第十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内容简介:粤商曾经深刻地改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却长期被严重忽视。本书作为国内首部研究粤商演变史的原创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中西方资料,同时增补大量民间口述材料,着力于发掘、梳理、阐释自古以来粤商群体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书稿从追述秦朝南迁岭南的探索者开始,至明朝“海禁”解除后,大航海时代来临,推动了广东商帮的形成。进而明清至今,从牙行、广东十三行到粤海关,又经过广州、澳门(中山)、上海,粤商走向全国,历史的经线与三地的纬线相交织,本书连缀起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图景。在当今全国上下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之际,归纳、研究、总结粤商的发展史,无论对现实和历史都是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杨黎光,一级作家、高级记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第一、二、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二、三届“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等。现为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2. 《什么是科学》
获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6年8月“中国好书”。

内容简介: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19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科普板块近年来的成长颇为引人注目,但基本上以具体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为主,专注科学史和科学本身的著作不多见。吴国盛是国内科学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科学史写作方面也很成功,这本《什么是科学》可说是填补市场空白之作。
作者简介:吴国盛,生于1964年。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99年12月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所著《科学的历程》是科普领域一版再版的畅销书。
3.《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
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收录福建、江西、广东、台湾、四川、浙江等地区明清至民国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谱牒,涉及54个家族,36个姓氏,67种族谱。编纂时按百家姓顺序编排,每卷500页左右,共100卷。收录的族谱既注重地域与姓氏的代表性,也注重反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亲缘关系,不但勾勒出清代客家移民的大势,也反映出分布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客家人大部分源自赣闽粤,进一步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本项目文献资料均为首次出版,具有重大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是广东人民出版社为抢救濒危历史文献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出版工程。
作者简介:主编陈支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闽台区域史、民间文献、客家学。主要著作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明史新编》《福建族谱》《客家源流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透视中国东南》《民间文书与明清族商研究》《台湾文献与史实钩沉》等,主编大型丛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卷)、《闽台族谱丛刊》(50卷)等。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美国时,曾把《台湾文献汇刊》作为礼品之一赠送给耶鲁大学,该丛书2009年入选“建国60周年教育成就展”。

       部门负责人:梁茵  联系方式:020-85716853

Copyright © 2019 广东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0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