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营救》是一部长篇爱国主义纪实文学,以中国共产党从1941年12月起对散居在香港的中国文化界人士及民主爱国人士的大营救为背景,围绕“寻找—撤离—营救”的主线,以史实为依托,再现了这段生动感人的革命历史。全...
《大营救》是一部长篇爱国主义纪实文学,以中国共产党从1941年12月起对散居在香港的中国文化界人士及民主爱国人士的大营救为背景,围绕“寻找—撤离—营救”的主线,以史实为依托,再现了这段生动感人的革命历史。全书分为十章,重点讲了夏衍、梁漱溟、茅盾、何香凝、柳亚子、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高士奇、邹韬奋、廖承志、张文彬等的历险经历,表现了文化名人、民主人士心怀祖国的赤子之情和革命人士英勇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
伍福生,国家一级艺术研究员,著名文化记者,专业作家。中国流行音乐及岭南文化传播者、研究者、策划者。《舞台与银幕》原采访部主任;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音乐研究室主任;《广东音乐研究》杂志主编;广东省...
伍福生,国家一级艺术研究员,著名文化记者,专业作家。中国流行音乐及岭南文化传播者、研究者、策划者。《舞台与银幕》原采访部主任;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音乐研究室主任;《广东音乐研究》杂志主编;广东省及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理事;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兼乐评人委员会副主任。代表著作有:纪实文学《黎明物语》《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纪实》;专著《广东流行音乐史》《中国流行音乐史》等。
评论选读
作品目录
精彩章节
第/一/章
廖承志运筹帷幄 宋庆龄义正词严
1941年12月8日清晨,住在香港九龙弥敦道山林道口雄鸡饭店的著名作家夏衍a还没有起床,忽然有人“砰砰砰”猛烈而急促地敲门。
夏衍连忙起来开门,闯进来的是惊慌失措的著名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他不停地用英文大声呼喊着“War!War!War!”。
夏衍马上紧张起来,浑身冒冷汗。
爱泼斯坦惊慌地叫着:“日本人进攻香港了!不宣而战了!”
原来,日军不仅偷袭了珍珠港,而且战火已经波及香港!
日本飞机疯狂地轰炸启德机场和维多利亚港!对夏衍来说,这爆炸声太熟悉了。1937年8月31日,日本飞机开始从空中反复轰炸广州, 狂轰滥炸持续了一年多。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惠州大亚湾登陆,开始入侵广东。10月21日,广州沦陷。夏衍在广州主编《救亡日报》,他在《夏衍书话》之《广州在轰炸中》一文中描述说:“当炸弹落下来时,与空气摩擦发出‘哔哔哔哔’的声音,这凄厉的声音以一种可怕的力量,深压到每个被威胁者的灵魂深底,在这一瞬间使你失去思考的余裕,闭着眼睛等着,也许下一瞬间你的生命就会这样的消去。接着,是震聋耳朵一般的轰响,窗格的震动,玻璃裂响,一两秒钟之后是一阵黄灰色的烟,冲鼻子的是一种泥土和火药气混在一起的使人喷嚏的臭气……当然,在这几秒钟间,几十几百也许是近千的生命是像蝼蚁一样的消失了!”
此刻,四十出头的夏衍在香港痛苦地重温着这种可怕的地动山摇的感觉。
“铃……铃……铃……”电话铃响了,爱泼斯坦扑上前去听电话。
“喂!喂!喂!”爆炸声中,爱泼斯坦听不清对方的声音,他忽然冲口而出来了句粤语:“边个?(谁啊)”
夏衍问爱泼斯坦:“是谁呢?”
“是‘肥仔’廖承志!他叫您马上到他那里开会!”
早在两天前,担任香港《华商报》编委和《大众生活》编委的乔冠华,为《大众生活》撰写的一篇《谈日美谈判》评论谈道:“日本纵使不能接受(美方提出的条件),美日谈判也不会因此寿终正寝,日本更不会马上就发动战争。”
对这一意见,夏衍和爱泼斯坦有过争论,只是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态度比较坚决,日本海陆军之间也还有矛盾,所以他们也认为日本还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祖籍广东开平的著名导演司徒慧敏a,与夏衍、金山组成的“旅港剧人协会”成员,都住在启德机场附近,此时,他正伸着懒腰唱着他参与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他睡眼惺忪,向窗外伸出脑袋,瞬间就被漫天黑压压的“大红膏药”日本战机吓了一大跳。
他大声惊呼:“是日军战机!不好了,狼来了!”
战火蔓延
战争降临了!
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
这一天,注定石破天惊,震撼世界!
香港的气温从半夜骤然下降,海面笼罩着薄雾,十分平静。
香港时间凌晨2时左右(夏威夷时间12月7日清晨8时左右),日军袭击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海军在瓦胡岛上的机场。这一天,不仅香港受到日军轰炸,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也同样受到袭击。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英国宣战,美国、英国随即也对日本宣战。
日本不宣而战,对地处太平洋中心的美国海军基地夏威夷珍珠港发动猛烈攻击,重创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日本在亚洲战场上快速地攻城略地,也加剧了美国人的恐慌。美国和英国立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12月8日凌晨3时51分,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近两小时后,坐镇广州的新任日军第23军司令酒井隆a中将正式收到日军参谋总部的“花开”特急电报开战命令:
参电 第684号12月8日3时40分发
花开,花开。
参谋总长
参电 第685号12月8日3时40分发
“E”方面之作战,已正式开始。
参谋总长
凌晨4时整,酒井隆根据参谋总长的开战命令,传令23军飞行队于8 时20分轰炸香港,佐野忠义中将的38师团向九龙进攻。酒井隆还同时派步兵占领广州沙面的英租界。
那些日军的轰炸机,是来自广州的,“东方之珠”危在旦夕!香港之战拉开帷幕!
凌晨5时30分,驻港英军接到日军已在马来亚登陆的电报后,迅即进入战时状态。英军在九龙半岛的防守部队是瓦列斯准将的香港步兵旅及罗申准将的加拿大旅一部。
上午7时20分,广州天河机场,在3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由队长土生秀冶大佐率领的第23军飞行队第45轻型轰炸机队的12架日本轰炸机每机携带50公斤类型炸弹6枚,在第10战斗中队掩护下,以轰炸九龙启德机场、袭击英军飞机和香港周围的英舰为目标,蜂拥而起,直扑香港九龙、港岛。
同一时间,英军边境少数警戒部队按瓦列斯准将的撤退命令,炸毁了大埔公路和九广铁路,并动用蝉号炮舰轰击对岸,企图延滞日军的进军速度,随后向九龙半岛中南部的主阵地撤退。于是,伊东支队轻而易举地突破边境并向南推进,抵至大帽山以北的锦田、竹坑、大埔头、南坑一线。
清晨,寒风凛冽。
人们刚刚度过了周末,正在准备回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大街小巷的小贩,照旧在挑运和摆卖各式各样的早点。
“呜——呜——呜”沉睡中的香港突然被凄厉的空袭警报声惊醒。当人们正准备开始新一周的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忽然,“隆隆”的飞机声从港岛的东北角传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高过一阵刺耳的空袭警报声。
“是不是防空演习呢?”人们都在疑惑着。
名为来栖的日本特使,还在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科德尔·郝尔举行“友善”谈判,老百姓们又怎会想到太平洋战争会突然爆发呢?
在第二遣华舰队司令官新见政一中将指挥下,日军向香港发起了进攻。
8时,日军以12架轰炸机和36架护航机袭击香港启德机场,五分钟之内即取得香港制空权。香港拉响了空袭警报。
当天,香港上空有云,机场目标较为模糊,第一颗炸弹落在金钟兵房,瞬间地动山摇,开出了一朵燃烧着的“恐怖之花”。
日军轰炸机的弹着点大部分落在市街上,对英军舰艇的袭击亦因舰炮的猛烈阻击而未中目标。
猛烈的爆炸声和高射炮声在启德机场响起来。
中国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寅恪,其女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在《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 唐筼》中写道:
12月8日星期一早晨,流求提着藤书箧,走出家门下楼去上学,刚走到楼梯口,听到几声巨响,门窗震动,不知何事,赶紧退回家中。以后方知,是日军轰炸离我们家不远的九龙启德机场。
香港启德机场停放了英国空军仅有的3架鱼雷轰炸机和2架水陆两用机,这已经是英军在香港的全部空中军事力量。日军扔下炸弹,担任掩护任务的战斗机在队长高月光少佐的指令下,利用英军战斗机未起飞的有利时机,进行低空搜索,发现机场附近分散停放着14架飞机(包括5 架军用飞机),于是立即组成攻击航线,对地面目标进行轮番扫射,结果14架飞机全部损毁,其中12架起火燃烧。日本空军第一次出击,就使英军飞机损失殆尽,英军完全丧失了制空权。
而驻防在海湾里的“威尔士王子号”和“击退号”英国军舰,在开战不久就瞬间被击沉。至此,香港的海防和空防力量成为真空。
在日本空军袭击启德机场的同时,早就集结在深圳河沿岸待命的日军精锐第38师团共3.8万多人,其中,由步兵团长伊东武夫少将指挥的38师团第一线部队(伊东支队)3个联队(第228、229、230联队),在北岛中将的炮兵部队掩护下,于深圳附近分兵两路,向南突进,突袭新界和九龙半岛。
日军一路由步兵、骑兵组成,沿元朗至荃湾的一条荒山路直趋九龙市区;另一路则偷袭大帽山英军防线的背后,英军猝不及防,不击自溃,数千名英军士兵弃阵逃走。日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
日军有备而来,英军仓促应战。日本侵略者主力在炮兵、空军、海军的配合下,向英军驻守的香港新界及九龙地区发起猛烈进攻。日军飞机向维多利亚港投下大量炸弹,日机轰炸的呼啸声、激烈的枪炮声、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全岛。接着,日军在何文田架起大炮,轰击香港市区。香港,成了完全被日军控制的孤岛。
英国军队与前来增援的加拿大部队,其战斗力并不算强,战端一开,香港城区血肉横飞,横尸遍地,住有160万居民的弹丸之地无险可守。香港这个“世外桃源”,随着日军炮火骤至已不复存在。聚集于此的数百名中国内地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本来是为逃避国民党顽固派的迫害而来此地,如今却再次落难,随时面临着日军的蹂躏。
if(!defined('IN')) exit('Access Denied');?>